國際油價近期大幅跳水,將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再度推到風口浪尖。
我國現(xiàn)行成品油價格機制,是以22個工作日和4%的三地國際油價平均變化率為標準。但這個機制本身是不是就沒有問題呢?
首先,現(xiàn)在的定價機制對短期國際油價變化不敏感。目前國際油價波動很大,4%的幅度很容易滿足,但22天就不容易了。因此,即使最近國際油價大幅度下跌,還得等夠天數(shù)。
其次,我們進口的原油并不是來自于北美,而是來自中東、非洲和歐洲。目前這三地原油的價格沒有紐約原油期貨跌得那么多,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平?吹降氖羌~約原油期貨。
最后,質疑國內成品油價格的調節(jié)機制是“漲得快、跌得慢”,可能還與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之后的國際油價整體走勢相關。自2009年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以來,國際油價從每桶40美元漲到了現(xiàn)在100美元,的確會看到漲多降少。
國內消費者對這次降價盼望是可以理解的。國內最近一次成品油價格下調是2010年6月1日。之后,國內汽柴油價連續(xù)四次上調,目前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國內消費者對價格不滿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按照目前的情況,我國現(xiàn)在的市場油價會超過其他一些國家,因為它們的油價可以很快跟隨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度下跌而快速大幅度下調。
據(jù)一些油氣咨詢機構測算,隨著國際油價再度驟降,三地原油變化率負向繼續(xù)放大,預計9月初可能達到-4%,屆時國內油價可以下調。當然,這是假定國際油價下行或基本保持不變,所以只能說可能下調。比較擔心的是,如果萬一國際油價掉頭上行,那么,下調的預期就會撲空。
當前是改革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好時機?梢钥紤]把天數(shù)縮短為10個工作日,幅度縮小為2%或者3%,并使之成為一個自動調整過程。這樣基本上可以保證每10個工作日小幅度調一次價。如果政府認為油價大幅度上漲會使消費者難以承受,可以減免油價中的消費稅(目前汽油價格中有2元是稅收),或者對油價上調設上限。
由于能源特性,我國不可能遠離能源。如果可以按照價格機制,由企業(yè)自主調整、政府監(jiān)管,那基本上就是價格市場化了。發(fā)達國家在能源價格調整機制的很多方面也是這么做的,如燃料調整機制。如果由政府規(guī)定個范圍,企業(yè)自主調整,也是朝市場化改革邁出關鍵性的一步。
種種跡象說明,國際油價穩(wěn)定的時代可能一去不復返了,今后我們面臨的更可能是油價經(jīng)常性的大幅度波動,成品油價格機制的天數(shù)縮短和幅度縮小,就是為了使成品油價格機制對短期油價波動更敏感,更加適應國際形勢的基本原則。理論上,如果每天調一次,而且調價到位,就基本上是市場定價了。所以,縮短調價區(qū)間,并更靠近市場,是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方向。如果我們可以基本上每10個工作日小幅度調一次價,多調幾次價,公眾應該可以慢慢習慣調價。
天數(shù)縮短和幅度縮小不僅符合今后國際石油價格走勢和我國成品油市場化改革方向,還可以減少政府定價下的投機問題。天數(shù)縮短和幅度縮小可以增大投機的難度,增加囤積成本和減少投機獲利。在一般情況下,縮短調價期可以減低調價幅度,也可以減少投機。事實上,如果一天一調,能做的就只有一般的投機了,不能無風險套利。
還有幾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政府規(guī)定范圍下的企業(yè)自動調整過程很重要。從經(jīng)驗來看,政府對價格調整的審批往往比較謹慎,天數(shù)縮短了會有操作難度。另一方面,發(fā)展中國家的能源補貼是合理的,但在高油價的情況下進行市場化改革,補貼設計非常重要。除了需要注重公平與效率,還需要考慮本國財政情況,不適當?shù)难a貼會導致改革的失敗。因此對油價上調設上限時,補貼設計需要考慮的。
總之,合理透明的定價機制非常重要,是贏得消費者理解的關鍵,是為消費者參與定價留有一席之地的表現(xiàn)。不管如何定價,都離不開加強能源企業(yè)的財政廉潔和能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