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3D電視的日益火熱,圍繞3D電視標準的爭奪也已展開。
首部3D電視標準完成定稿
龐大的3D電視標準體系正在逐步取得突破。
7月26日,記者從數字音視頻解碼技術標準工作組(以下簡稱“A V S工作組”)獲悉,最新版本的標準早在6月底就完成了定稿,并已于7月21日上交工信部、國標委等國家相關部委待批。
工信部A V S標準工作組秘書長黃鐵軍介紹說,A V S工作組推出了我國首套擁有完整知識產權的立體電視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已經完成了全部的開發(fā)工作,無論是標準制定,還是立體編解碼器等系統(tǒng),我國均擁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此前中國沒有自己的3D電視編碼和解碼標準,最新制定完成的這套標準填補了中國在3D電視標準上的空白”。
黃鐵軍還透露說,今年11月份的廣州亞運會期間應該可以進行立體電視播出,將要采用的系統(tǒng)就是A V S工作這套最新成果。
對此,中國立體視像產業(yè)聯盟秘書長唐斌表示,雖然標準體系非常龐大,除了編解碼,還有傳輸標準、健康標準、終端標準以及在醫(yī)療、軍事等行業(yè)的應用標準,但A V S的工作進展對中國3D電視標準來說“走出了關鍵的一步”。不過唐斌強調,中國的3D電視標準能否取得成功,關鍵還是看業(yè)務的響應和廠家的態(tài)度。
據了解,編解碼算法、芯片、系統(tǒng)、應用、測試等方面的研究開發(fā)工作。
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工作組(簡稱A V S)成立于2002年。自2006年起A V S工作組就根據應用需要,將此前已經公布的中國高清電視編碼標準分為四個檔次,新版A V S國標直接支持立體電視、立體電影、立體監(jiān)控和立體手機。
除此之外,A V S工作組正在研究新型立體視頻編碼標準。
3D電視市場尚未真正啟動
3D電視已經成為2010年彩電市場關注熱點。不過,目前3D終端市場的推廣效果卻不甚理想。
盡管已經有彩電廠商發(fā)布了3D電視新品,但迄今能提供現貨的廠家只有包括索尼、三星、海爾等少數幾家。更多的彩電廠商只是通過發(fā)布新品來表示自己3D電視“不掉隊”。
在業(yè)界人士看來,3D電視發(fā)展將面臨諸多難題。
首先,3D電視存在健康隱患。三星已經明確警告部分易受逼真影像刺激的消費者,包括婦女、兒童以及飲酒者少看或者不看3D電視。
其次,3D電視價格讓人望塵莫及。一般來說,3D電視售價是同尺寸普通液晶電視的2倍左右。據報道,索尼在日本公布的3D電視預計價格,折算成人民幣,46寸的要兩萬多元、52寸的超過三萬元。另外,T C L曾在某展會上展出一款裸眼3D電視售價高達18萬元。
這些還不包括3D眼鏡等其他3D設備的錢。據悉,目前質量稍好的3D眼鏡價格一般在1000元左右,3D播放機價格則至少在兩三千元左右,一張正版的3D碟片價格在200元左右。這讓大部分普通消費者都望而卻步。
第三,3D電視目前缺少3D片源。無論是LC D、PD P,或是LE D背光液晶的推廣,都是單一產品層面的升級引發(fā)的市場消費需求的變化,但3D電視則涉及整個產業(yè)鏈體系的發(fā)展,需要從上游的3D內容源、3D制作設備、3D產業(yè)標準等一整套體系的配合,特別是上游的內容供應商和節(jié)目制造商。然而,3D內容全球范圍內都存在匱乏的問題,基本上是從零起步。
現在看來,目前3D技術挑戰(zhàn)依然存在,在技術尚不成熟的情況下,3D電視要真正被人們接受并走入尋常百姓家,尚需時日。
標準才是戰(zhàn)略高地
標準的作用毋庸置疑。在當今國際市場,就像一種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已經不僅是簡單的技術問題而是涉及一個國家在整個國際產業(yè)中的定位問題一樣,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的競爭,往往取決于競爭規(guī)則的傾向和國際話語權的大小。
據了解,目前全球3D顯示技術和標準并不統(tǒng)一,搶先制定行業(yè)標準的企業(yè)將擁有最大的話語權,后續(xù)跟進的企業(yè)將不得不向他們繳納高額專利費,并為達到相關標準而承擔相應的成本。
顯而易見,制定規(guī)則的一方自然搶占了先機。因而,在電子產業(yè)領域一直走在前面的日本、韓國等企業(yè)再次發(fā)力。據媒體報道,日本經濟產業(yè)省已決定制定3D影像有關標準,以使影像制作者不要制作過于強調立體感的圖像。同時,日本還準備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建議,在全世界普及日本的標準。而韓國的標準制訂機構———通信技術協會同樣希望,韓國發(fā)展3D標準除為了統(tǒng)一自家規(guī)格外,也能成為國際標準。
圍繞3D產業(yè)的標準之爭已是箭在弦上。和以往不同,在3D標準上,此次A V S標準改變了中國標準“推出即落后”的怪圈,和日韓一起站在了前端。
不僅如此,中國電子[1.11 0.91%]技術標準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范科峰表示,除3D電視外,其他3D產品,如3D眼鏡、3D攝像機、3D照相機的相關標準也會逐步制定和出臺,而所有的標準一起將最終形成我國3D產業(yè)標準體系。另外,我國已經同步啟動了3D標準的國際化工作,在國際標準中提出自己的提案。
當然,中國3D標準的意義并不僅止于此。更重要的是,當前中國企業(yè)面對的一個最普遍問題是,世界上通行的行業(yè)標準幾乎都是西方國家制定的。這就意味著,無論是經營理念,經營模式,或者經營方法,一旦中國企業(yè)的運作與“西方標準”產生差異,就會在各個方面頗受掣肘。
今天的中國企業(yè)就像一名運動員,有野心也有拿獎牌獎狀的實力,但他絕不是裁判。在某個比賽項目上或許技能超群,但項目本身并不是中國人設立的,其背后的權威力量和機制控制、左右著一切。事實上,中國企業(yè)不應該滿足于做一個跟進者、趕超者、狀元或冠軍,更高的追求是做開創(chuàng)者、設計者,制定規(guī)則并率先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