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回收蝦、蟹等甲殼類(海)水產品的甲殼,可從中提取用于提高人體免疫力的重要多糖甲殼素。目前,我國幾乎占據了這一新興深加工產業(yè)的國際市場的大部分。
據統(tǒng)計,我國可年產3萬噸甲殼素,其中99%用于出口。全球95%的甲殼素原料來自中國,僅美國一年的甲殼素消耗量就在1.6萬噸左右。
然而,14美元/公斤的行業(yè)出口均價不僅遠低于20美元/公斤的市場合理價,與挪威、加拿大東海岸同行以200~2000美元/克兜售高純度甲殼素相比,更是天壤之別,基本處于零利潤狀態(tài)。
本月初,武漢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教授杜予民在湖北潛江主持第二屆國際和海峽兩岸甲殼素研討會期間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我國甲殼素原料及衍生產品的出口價格之所以不及歐美的1%,一方面與產品加工不深、同質化嚴重、科研成果工業(yè)化程度不高有關;另一方面在于行業(yè)內部的“窩里斗”,“你報低價,我就報更低”。
生產消耗大 出售競壓價
目前,甲殼素已廣泛用以生產服裝、化妝品、減肥藥及補充骨膠原蛋白的保健類食品。
但是,由于甲殼素提取工藝通常需用強酸、強堿脫鈣和脫蛋白質來獲取“甲殼素”,每25~30噸蝦殼只能提取1噸甲殼素,而每生產一噸甲殼素約需用水400~1000噸。正因為此,發(fā)達國家并不自行生產甲殼素,而中國目前正是甲殼素原料的主要提供國。
杜予民介紹,目前,以淡水蝦殼為材料提取甲殼素的廠商則主要分布在湖北、安徽、江西、湖南、江蘇等地區(qū)。但對于如此重要的資源型物質,加上中國的市場地位,并沒有讓甲殼素體現出應有的利潤優(yōu)勢。
本報記者了解到,95%的甲殼素用以生產其衍生產品“氨糖”,當前我國氨糖的平均出口價為14美元/公斤,低于20美元/公斤的市場合理價。
“2001年至2003年間,曾跌到8美元/公斤的歷史低位!眹鴥茸钤鐝氖录讱に禺a業(yè)的澳興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長詹金明對本報記者連發(fā)感嘆,“家庭作坊式的甲殼素(生產廠商)多如牛毛,全國規(guī)模以上的只有20家,各家生產規(guī)模差異不大,群龍無首、互不買賬,老外來收貨(甲殼素),你家報16(美)元、我就報15(美元),另一家見狀立刻報13(美元)成交!
政府主導甲殼素深加工
最近,湖北省正舉全省之力打造“潛江-世界甲殼素之都”。據武漢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黨委書記陳曉榕介紹,湖北省政府拿出1億元財政資金支持華山水產投建甲殼素深加工一期工程,并且力推該公司明年登陸中小板。
同時,聯合武漢大學、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在公司建立甲殼素聯合實驗室和博士后產業(yè)基地。一批甲殼素頂級專家近乎免費地向華山水產提供技術支持,光是專利成果就多達4項。“湖北省政府與高校對潛江甲殼素產業(yè)大力支持!
事實上,除中國之外,挪威、加拿大東海岸等地也有一小批企業(yè)在從事甲殼素衍生產品的研發(fā)與生產。據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馬騰介紹,目前全世界甲殼素專家都在賽跑,看誰最先將甲殼素運用到臨床醫(yī)學市場;企業(yè)之間也有競爭,但他們主要是比誰最先跨過實驗室到規(guī)模生產之間的“死亡之谷”。
就在潛江市政府欲聯合武漢大學,召集湖北省內四大龍頭水產企業(yè)建立產業(yè)聯盟的時候,竟再次傳出“窩里斗”的內訌。
據杜予民及一家水產公司老總透露,原定于研討會后期召開的湖北小龍蝦(甲殼素)產業(yè)聯盟成立大會最終被迫延期到明年召開。“四家企業(yè)之間互不買賬,不滿華山水產企圖一家獨大……”都是導致產業(yè)聯盟選不出企業(yè)理事長,最終胎死腹中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