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月度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2011年3月,中國凈減持92億美元美國國債,是去年11月以來連續(xù)第5個月凈減持。宏觀經濟研究員分析表示,中國還將繼續(xù)減持美國國債。
與此同時,來自日本財務省的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凈買入一年期以上日本國債2345億日元。一增一減,顯示中國外匯資產配置結構調整正在加速進行。
業(yè)內人士表示,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中,美元占比過大。當前,美元快速貶值,應該及時調整資產配置結構,分散風險。美元資產比重應該繼續(xù)降低,同時增加其他外匯資產,或者實物資產。
自2010年6月達到1.1112萬億美元規(guī)模以來,中國持有美國國債規(guī)模已連續(xù)10個月穩(wěn)定在1萬億美元以上。不過,自去年10月增持234億美元至1.1753萬億美元規(guī)模以來,中國在過去5個月中分別實施了規(guī)模為112億美元、40億美元、54億美元、8億美元和92億美元的月度凈減持操作。但即使如此,截至3月底,中國仍持有1.1449萬億美元美國國債,繼續(xù)占據全球最大持有者地位。而日本財務省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凈買入日本長期國債價值2345億日元(約29億美元),創(chuàng)下自2005年1月以來的單月買入量之最。
業(yè)內人士分析,美聯儲從去年11月開始實施的第二輪量化寬松計劃令投資者對美元資產安全性的懷疑空前高漲,導致越來越多美國國債投資者選擇有限度地向其他投資領域轉移資金。而日本債務盡管已經占GDP比重已超200%,但與歐洲國家相比,在發(fā)達國家的國債中,還是相對比較安全。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還表示,不僅要比較美國國債和日本國債的收益率,外儲投資還有幣種分散方面的考量。
今年兩會期間,國家外管局局長易綱曾表示,多年以來,中國一直推進外匯儲備投資的多元化。在幣種多元化上,易綱介紹,一籃子貨幣中,主要的可兌換貨幣、儲備貨幣、新興市場的貨幣都有;在資產配置上,只要資產符合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的要求,他表示都會予以考慮。
不過,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指出,在當前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制下,即使實施多元化,美元仍然是主要的儲備資產,大概占63%。如果投向轉向其他的貨幣,則容易對市場造成影響。
對于美國國債的持有前景,興業(yè)銀行資金運營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表示,就現有時點要權衡利率和匯率的風險。不適合做長期,但短債是可以的。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的比爾-格羅斯認為,美元貶值必然是長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