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邁進,市場對人民幣投資產(chǎn)品的需求更迫切。港交所(0388)昨公布本港人民幣IPO操作模式,日后企業(yè)在港上市時,可采用單幣單股及雙幣雙股方式上市集資。另據(jù)悉,現(xiàn)有上市企業(yè)日后亦可以雙幣雙股形式發(fā)人民幣股份,無需轉投內地即可獲得人民幣融資。港交所預計,最快今年底即可有人民幣IPO進行。有市場人士稱,雙幣雙股或令一些有意到國際板上市的公司改在港集資,有助增加港交所競爭力,與上海國際板「抗衡」。
人民幣IPO「單幣單股」模式,可讓投資者分別以人民幣或港幣認購以人民幣計價的新股,認購金額設有最低水平。而「雙幣雙股」模式,企業(yè)可以同時發(fā)行人民幣及港元計價的股份,并在交易所買賣,所有股票屬同等類別,持有者擁有相同的股東權利。兩批股份在港交所通過兩個不同的股票代號進行交易,概念與公司雙重上市,股份在不同市場以不同貨幣交易相類似。簡單打個比喻,可理解成某只股份以A+H形式同時在港交所掛牌。
已上市港企可發(fā)人幣新股
「雙幣雙股」股份上市后,允許兩只股份之間可以透過股份過戶處進行股份互換,股東亦可以選擇以人民幣或港元作為股息。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昨日認為,兩種模式可以吸引不同類型的公司來港集資,如一些規(guī)模較小、僅需要人民幣集資的公司,可考慮單幣單股;一些希望同時進行人民幣及港元集資的公司,可考慮雙幣雙股模式;允許雙幣雙股,是考慮到人民幣未來國際化、資本賬最終開放,民間大量資金有機會對外投資而設。他更指出,當前已在港上市的企業(yè),亦可透過雙幣雙股模式發(fā)行人民幣新股集資。另外,港交所承認,當前整個招股模式仍有很多細節(jié)需要確立,如人民幣集資最低比例,雙幣雙股股份互換細節(jié)等。
對于記者會中有不少記者擔憂選用人民幣認購新股的投資者不多,李小加以「有人想過橋,港交所只是蓋橋,橋蓋好了,別人過不過橋,我們管不了」作回應。李小加并呼吁市場要有「耐心」,因為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混亂,但他強調,看好未來人民幣開放及人民幣投資者「走出來」,預期可使港交所吸納更多人民幣業(yè)務,擴大整體成交量,發(fā)展人民幣IPO是「順應大勢,一定會成功」。
人證港幣交易通料9月運作
除人民幣IPO正式提上日程外,港交所并預計,人證港幣交易通(TSF)亦可于今年9至10月期間開始運作,當前僅會用作支持二級市場買賣,IPO認購期間不可使用。而根據(jù)「港元入、港元出」機制,投資者透過人證港幣交易通購買人民幣股份,出售后亦會收回港元。
另外,李小加亦強調,加強人民幣服務,并非要替換港元業(yè)務,而是要「增量」,相信可以增加更多業(yè)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