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内射视频,爱搞视频在线网,国产免费高清无码视频,大胸久久国产

  • 行業(yè)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港股7月19日要聞解讀

1、六月至今逾百企業(yè)發(fā)盈警

業(yè)績期將至,由6月至今,超過一百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中期盈利預測,發(fā)盈警者占大多數。單計昨天,便有八家企業(yè)宣布半年盈利將會大幅倒退,甚至轉盈為虧,其中規(guī)模較大的有中海發(fā)展(1138)、[注冊英國公司]中國重汽(3808)及中國東方(581),反映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各行各業(yè)均受影響。

近日陸續(xù)有公司公布截至今年6月30日的中期業(yè)績,其中不少公司為給投資者“打底”,預先公告盈利預測,據本報粗略統(tǒng)計,由6月初至今,有約150家公司發(fā)出盈利預告,當中有約三分二的公司發(fā)出盈利警告。

昨天發(fā)出盈警的公司中,尤以中海發(fā)展的情況最令人憂慮,公司在去年的純利雖然按年倒退三成,但仍錄得6.84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正回報,但公司在昨天的通告指出,其即將公布的半年凈利潤將會出現虧損,原因是國內外航運市場需求不足,運力供過于求;加上燃油成本上漲所致。

同時,有多家公司無法維持去年增長勢頭,宣布盈利將大幅倒退,去年純利增長近兩成的中國重汽表示,今年國內重卡需求大減,其銷售大受影響;而去年純利大增逾四成,至11.55億元的中國東方則表示,鐵礦成本價急漲,但鋼鐵價格卻因行業(yè)競爭受壓,其利潤將顯著減少。

而泰豐(724)及中策(235)則繼續(xù)擴大虧損,前者在昨天的盈警公告中表示,公司的電子產品需求下跌,物流服務則因安哥拉項目暫停,以及中信物流表現不佳而繼續(xù)虧蝕。

評論:經濟環(huán)境差差,內需、出口、投資均呈現疲軟狀態(tài),即便陸續(xù)有刺激政策提振,仍不能給經濟帶來有效促進,上市公司的發(fā)展遇困,上半年盈利狀況堪憂,中報期來臨,連續(xù)的盈警確實讓投資者有些生畏。新一輪的洗禮或將到來。

2、A股ETF反應冷淡 華夏:市場未慣炒人幣股票[注冊BVI公司]

市場期待已久,由華夏基金(香港)發(fā)行的本港首只實物A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剛于周一掛牌,但首兩天的成交金額平均僅約一億多元(人民幣.下同)。市場反應較冷淡,華夏解釋,這與本港市場參與者未習慣以人民幣買賣股票有關,作為發(fā)行商,更關注基金的回報。

華夏滬深300 ETF(83188)昨天收報24.3元,比周一上升0.4%,成交金額1.14億元,比周一上升10%。市場原以為實物A股ETF登場后,將削弱合成A股ETF的成交量,但實際情況剛剛相反,例如安碩A50(2823)的成交不跌反升,昨天成交金額達8.37億港元,甚至高于過去一個月的平均每天成交金額。

華夏基金(香港)董事總經理陳怡達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一直與本港的經紀行交流,人民幣股票與本港人民幣流動性是“雞與雞蛋”的關系,假如投資者認為沒有需要持有人民幣,投資人民幣股票的誘因便較少,并相信經紀行需時習慣買賣人民幣股票。

繼匯賢房托(87001)、恒生人民幣黃金ETF(83168),華夏滬深300ETF是本港第三只人民幣股票。

“這兩天不少經紀行掛單(下買入指令),他們并非五家莊家,證明實物A股ETF不乏投資者歡迎!彼m(xù)說,該ETF掛牌前,八家參與證券商(Participating Dealers)可以為自身或客戶按最低15萬個基金單位,合共已認購金額達40億元,接近50億元的“人民幣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上限。

一旦華夏用畢額度,便須向中國證監(jiān)會申請,否則不能發(fā)行新的基金單位,當實物A股ETF的需求持續(xù)上升,基金便出現溢價。陳怡達指出,暫未申請額外額度,亦未知審批時間需要多久;不過,隨著實物A股ETF的數目增加,整體溢價將會收窄。

據悉,嘉實國際資產管理、易方達資產管理(香港)及南方東英資產管理,將發(fā)行追蹤富時中國A50指數、摩根士丹利資本中國指數,以及中證100指數的實物A股ETF,屆時將于13只合成A股ETF直接競爭。

過去12個月,A股表現未如理想,從中國證監(jiān)會大力放寬QFII的門檻可見一斑。不少人批評,現在推出A股ETF并非理想時機。陳怡達反駁說:“批出產品是監(jiān)管機構,我們也很難掌握,就算在市場當旺的時候推出,難道我們要請客戶『炒頂』(高追)?”

身兼華夏滬深300 ETF基金經理的華夏基金(香港)董事賴子健認為,開始時賣得好,到頭來回報欠佳也是徒然。他預期,A股于第三季距離底部不遠,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約11至12倍,接近2008年金融海嘯后10倍的最低水平。

該行預期第三季內地經濟增長7.7%至7.8%,第四季回升至8.1%。賴子健表示,固定資產投資慢慢回升、通脹壓力逐步紓緩,加上過去兩年內地商品存貨減少,反映實體經濟表現開始改善。

評論:投資者對A股ETF的反應并不強烈,畢竟當前這樣的市況,大家都還是比較謹慎,加上A股ETF的結算方式較獨特,投資者適應起來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不過從長期來看,一旦內地經濟能夠走勢明確方向,A股ETF的表現應該會不錯。

3、細證券行市占率僅9.09%

港股今年以來反覆波動,大市成交金額大幅下滑,小型經紀行(C組經紀行)市場占有率一再跌至新低。今年6月份C組經紀行市占率僅9.09%,連續(xù)第4個月無增長。

翻查港交所(388)資料顯示,C組經紀行于1999年時的市場占有率曾經高至39.77%,及后隨著投資銀行、銀行以及同業(yè)競爭加劇,C組經紀行市場占有率也按年遞減。截至去年9月,C組經紀行市占率已下跌至單位數字,雖然曾于今年2月份反彈至10.84%,但自今年3月份起便持續(xù)下滑。

據港交所最新公布數字顯示,6月份C組經紀行市占率僅9.09%,連續(xù)第4個月無增長。而2008年金融海嘯時,C組經紀行的市占率也只下跌至10.68%。

對此,現時屬于C組經紀行的一通證券行政總裁宓光輝表示,C組經紀行市占率持續(xù)收縮,主要由于大市投資氣氛不佳,市場流入資金減少,加上近年不少內地資金的證券行來港分一杯羹,分薄不少市占率所致。

自2007年已由C組躍升至B組經紀行年的耀才證券(1428),其行政總裁陳啟峰則表示,大市投資氣氛不佳,令交投大減是C組經紀行市占率下跌的原因之一,但又指另一原因是現時大市波動,透過C組經紀行投資細價股資金已少之有少,故愿意入市資金只經大行購入大型股份,所以C組經紀行市占率才會屢創(chuàng)新低。

評論:整個證券行業(yè)的發(fā)展相對都比較艱難,尤其小型經濟行,所面臨的挑戰(zhàn)將會更多。內地券商陸續(xù)進駐香港市場,帶來的沖擊是無可避免的,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危機背后必然還會蘊藏更大的機會,只是看怎么去發(fā)現。

4、美林再降港交所目標至88元[注冊開曼公司]

港股成交持續(xù)淡靜,市場對港交所(388)第二季業(yè)績不寄予厚望,美銀美林于一個月內第二度調低港交所的目標價,昨天進一步下調至88元。

港交所股價昨天跟隨市場下跌1.547%,收報101.8元。美林于6月18日,即港交所宣布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后,把目標價由112.54元調低至105元,昨天再削16.2%至88元,維持“落后大市”的投資評級。

美林指出,港交所于8月8日發(fā)表第二季業(yè)績后,可能觸發(fā)投行新一輪下調盈利,該行鑒于近日成交和新股集資活動雙雙減少,把2012至2014年的每股盈利下調7%至9%。

美林計算2008至2011年港交所每股純利的復合年增長率為負0.2%,估計2011至2014年略有改善,但比率僅0.8%。港交所去年全年純利51億元,按年微升1%。

6月份的每日平均成交金額只有452.95億元,按月下跌17%,踏入7月份,個別交易日的成交不足400億元。

美林指出,港交所三分之二的收入仍然依賴市場交投,今年上半年的每日平均成交金額為565億元,比2011年的全年平均水平減少18.7%。

評論:腹背受敵的港股市場,目前的處境是相對艱難的。投資者信心不足,持續(xù)的融資壓力,以及令人堪憂的企業(yè)盈利狀況,等等這些都給市場成交帶來較明顯的影響,港交所近來的表現并不樂觀,而短期內的受壓狀態(tài)也難以得到明顯改善,畢竟市場短期的回暖趨勢正經受著重重阻礙。

5、樓價今年首回升 內房股反挫

國家統(tǒng)計局昨日公布6月份70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ǎ超過三分一城市新樓樓價按月上升,是今年內首次樓價上升城市較下降城市多,顯示6月初首度減息后內地樓市有回暖象,但內房股昨天反而急挫,內地官方喉舌同時撰文,警告市場別以為中央會放松樓市政策去刺激經濟。

統(tǒng)計數據顯示,與5月份相比,70個城市中,新樓價格按月上升的城市有25個,下降的只有21個,而持平的有24個,是今年以來首次出現樓價上升城市比下降城市為多。而且四大城市當中,北京、上海和廣州的樓價均升約0.2%至0.3%,雖然深圳按月跌0.1%,但跌幅已收窄。據路透社自行計算,6月份70城市整體新樓樓價按月微升0.04%,終止連續(xù)8個月的跌勢。

國家統(tǒng)計局城市司高級統(tǒng)計師馬曉明解釋,6月出現一些城市樓價復漲,主要有3個原因。一是6月初央行減息使買樓成本下降;二是國民開始擔心樓價反彈,置業(yè)意愿增強;三是部分樓盤在銷售好轉后取消優(yōu)惠,甚至加價。

不過,樓價初見升幅,內房股卻反而下跌。昨日主要內房股普遍下挫逾2%,龍頭華潤置地(1109)、中國海外(0688)均跌4%或以上(見表)。6月減息后首個周末開新盤、并出現千人排隊買樓的萊蒙國際(3688)執(zhí)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林戰(zhàn)對本報表示,“3月以來,確有地產商趁羰歇ê米上調售價,但我們認為后市遠沒到可以很看好的程度,還是把去庫存放在首位。”他指集團年初至今未有任何加價舉措,“中央調控態(tài)度不會改變,大部分地產商對這點是清楚的,不會盲目樂觀。”

樓價出現反彈趨勢,中央亦不敢怠慢,官方“新華社”網站及《人民日報》海外版昨日同時發(fā)表文章。前者提醒要小心提防開發(fā)商吹噓現時“樓價已見底、調控將放松”,為加價鋪路;地方政府亦不要為了土地財政,而流露出加快為樓市松綁的錯誤信號。人民日報更指摘有人趁中國經濟放緩,提出“只有給樓市松綁才能保增長”的觀點,無疑于飲鴆止渴。

在樓市因減息而見回暖之后,有些地方政府已經乘機推出大量土地拍賣,南京市國土局前日竟在網站上一口氣預告41幅待售地皮,史上罕見;同日,北京市亦賣出4幅土地,成交總額達到36.7億元人民幣。不過,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認為,至少下半年內,中央不會推出更嚴厲的樓市打壓措施,“只要投資及投機受到遏抑,銷售仍以自住為主,那幺樓價反彈只會是短暫性,反而如何令地方嚴謹執(zhí)行現有政策才更重要”。

評論:在政策趨向寬松的環(huán)境下,經濟的增長不見喜訊,反倒樓價的回升反應十分敏捷,地方上的松綁傳聞不斷,但中央的調控卻并沒有放松,而這背后所潛伏的或許是更大力度的調控與整治。樓市的調控壓力直接導致了投資者對經濟預期的悲觀,給證券市場帶來明顯影響。

6、中保監(jiān)四招寬險企投資

中保監(jiān)推出四項保險新政,重點是進一步放寬保險資金投資債券、股權和不動產的品種、范圍和比例的限制,允許保險公司委托有關金融機構進行投資。

中保監(jiān)主席項俊波在本周二召開的2012年上半年保險監(jiān)管工作會議上透露,近期保監(jiān)會將推出《保險資產配置管理暫行辦法》、《保險資金投資債券暫行辦法》、《關于保險資金投資股權和不動產有關問題通知》和《保險資金委托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放寬保險資金投資債券和股權等范圍。

據了解,《保險資金投資債券暫行辦法》對險資投資無擔保債作明確規(guī)范;股權及不動產投資方面將降低門檻,提升保險公司綜合投資能力;資產負債匹配辦法重點防范風險,確保險資的穩(wěn)健投資收益;委托投資辦法,將委托券商基金管理保險資產,有助于險資的市場化運作。

業(yè)內人士分析指,上述四項政策落地后將給保險投資收益帶來實質性利好。此外,其余投資新政如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等新業(yè)務的實施辦法落地時間也指日可待。新政有望改變險資對股市的依賴,預計在一系列政策落地后,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險資將相時而動,重新在各個投資管道騰挪布局。

資料顯示上半年全國實現保費收入8532.3億元,同比增5.9%;截至6月底,險企總資產6.78萬億元,較年初增13.3%;凈資產6746.6億元,較年初增21.2%。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guī) | 工商注冊 | 企業(yè)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