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内射视频,爱搞视频在线网,国产免费高清无码视频,大胸久久国产

  • 行業(yè)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銀行理財產品管理費糊涂賬 有銀行占比超30%

      21世紀經濟報道從相關渠道獨家獲悉,近期,某國有大行內部發(fā)現(xiàn)并通報批評了兩款產品的差錯,即投資管理費/(投資管理費+支付客戶收益)的比例超過30%。

      一位已經從該行離職的投資經理介紹,[注冊塞舌爾公司]按照相關要求,管理費占比超過30%的產品,應該算作表內業(yè)務而并表。以往“資金池”操作模式較難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但是隨著監(jiān)管層要求“一一對應”、產品間不能交易,這樣的情況會增多。

      而記者從多家H股上市銀行理財部門了解到,包括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光大等銀行,會計審計師都提出了管理費占比問題,而多家中小銀行并未聽說。

      而今年2月,財政部下發(fā)“10號文”提及的“合并財務報表的合并范圍應當以控制為基礎予以確定”等規(guī)定,實際上是對接國際會計準則的“管理控制權”。

      而如果這一原則在所有銀行中推廣,銀行理財產品管理費收取方式可能迎來重大變化,進而影響中間業(yè)務收入。

      21世紀經濟報道從相關渠道獨家獲悉,近期,某國有大行內部發(fā)現(xiàn)并通報了兩款產品的差錯,即投資管理費/(投資管理費+支付客戶收益)的比例超過30%。不過,都只是略微超過,分母部分并不包括申購/贖回費、銷售費、托管費等其他費用。

      某股份行投資經理介紹,管理費占比超過30%的情況非常少,一般在10%-20%左右。那么管理費占比超過30%是一直都有的嗎?

      一位已經從該國有大行離職的投資經理介紹,其中一款產品本來是按照略低于30%的上限手工估算,但是在對債券交易價格計算出現(xiàn)了偏差,導致最終實際比例略微超過了30%;另一款產品是在估算時未將應收未收的活期存款利息包含在內,導致最終實際比例略超30%。近兩年來,內部對這種情況特別重視,并強調以后不要再犯類似錯誤。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卻基本沒有管理費占比超過30%的“差錯”情況。

      該投資經理進一步指出,以往銀行理財較多的采用了資金池模式,直接兌付投資者的預期收益,每款產品的管理費并不特別明確,也很容易調節(jié)管理費多少。直到2013年3月,銀監(jiān)會發(fā)布“8號文”——《關于規(guī)范商業(yè)銀行理財業(yè)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要求銀行理財單獨建賬、管理、核算的“三單獨”原則,出現(xiàn)單只管理費占比超過30%的概率就大了一些。

      不過,由于銀行理財存在內部交易,[注冊薩摩亞公司]也就是產品之間存在相互交易,所以出現(xiàn)超過30%的情況也不多。

      然而,7月11日,銀監(jiān)會發(fā)布《中國銀監(jiān)會關于完善銀行理財業(yè)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監(jiān)發(fā)[2014]35號),要求“銀行理財產品之間相分離是指本行理財產品之間不得相互交易,不得相互調節(jié)收益。”

      該投資經理介紹,上述“35號文”之后,出現(xiàn)單只管理費占比超過30%的概率就更大了一些。但是,并不意味著完全不會被掩蓋。

      管理費占比30%的上限,并沒有明文規(guī)定,也并非所有銀行都有此一說。記者聯(lián)系多位銀行理財部門相關人士求證,主要是H股上市,接受普華永道、德勤、畢馬威、安永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的銀行,有管理費占比上限方面的要求,且是會計事務所提出來的,包括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光大等,而詢問的四家城商行理財部門負責人并未聽過此類要求。

      2013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國際會計準則第十條修正案(IFRS10)明確規(guī)定,不再單純根據協(xié)議所載明的法律關系去判斷金融機構發(fā)行的理財產品是否在金融機構自身資產負債表外核算,而是根據銀行對其是否有實際“控制權”,以產品的風險、收益是否由投資者實質承擔為依據。

      一位股份行資管部負責人解釋,簡單點說,如何判斷是否實質性控制權,一種方式就是看機構從產品中賺取的收入占比,如果超過一定比例,審計師可能會認定機構實質性控制了金融資產的風險、收益,就應該屬于銀行表內業(yè)務,要并表。

      但是,實質的管理控制權是一個原則性規(guī)定,并沒有量化的標準。

      該資管部負責人進一步指出,國外的行業(yè)協(xié)會針對IFRS10出了一份指引性材料,里面舉了一個案例,某一款產品管理費占比超過了30%,這個產品就應該并表,放在銀行表內。所以,四大會計事務所對特別是H股上市的銀行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理論上國內銀行理財應該都適用,但目前國內的會計準則正在逐漸與國際“接軌”過程中,又沒有明確文件規(guī)定,所以并未完全執(zhí)行。

      另一家大型銀行的理財部門總經理也介紹,[薩摩亞公司注冊]去年普華永道的審計師也提出了30%上限的要求,據了解是四大會計事務所與財政部達成了30%這一比例的共識,但并未以文件形式下發(fā)。不過,這一說法并未得到相關監(jiān)管部門的核實。

      而且,由于具體量化標準是根據審計師對國際會計準則的理解,所以并不是都是30%的比例。而且,并不是不超30%就一定沒問題,有些產品管理費占比只有20%,也有可能被裁定為需要并入表內。

現(xiàn)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guī) | 工商注冊 | 企業(yè)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