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既是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同時又是重要的制造業(yè)出口大國,按照目前的經濟發(fā)展格局,如果歐美國家在2020年前后實施碳關稅政策,可能對中國制造業(yè)的國際競爭力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
碳關稅提議最早源于歐盟,其用意是試圖針對來自未履行《京都議定書》國家的進口品征收特殊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以消除歐盟國家的碳密集型產品可能遭受的不公平競爭。歐盟有關碳關稅政策的最初提議很大程度上直接針對的是美國和澳大利亞等拒絕加入《京都議定書》的國家(澳大利亞于2007年12月簽署),但是也包括中國、印度等未承擔約束性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主要發(fā)展中國家。
2009年6月26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的《2009清潔能源安全法案》提出將從2020年開始征收碳關稅。美國碳關稅議案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借此對中國、印度等未承擔約束性減排目標的主要發(fā)展中國家通過懲罰性關稅實施貿易制裁。2009年11月24日,法國政府提出將從2010年1月1日開始對環(huán)保立法不及歐盟嚴格的發(fā)展中國家的進口品征收碳關稅,試圖在哥本哈根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到來之前預先向發(fā)展中國家施加政治壓力。
盡管美國的法案尚未最終通過,法國的提議也遭到歐盟其他成員國的一致反對,但是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歐美發(fā)達國家為迫使中國、印度等主要發(fā)展中國家承擔約束性減排目標所表現(xiàn)的強硬姿態(tài),以及大會最終未能達成有法律約束力的一致協(xié)議的結果,預示著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爭議將更趨激烈。歐美國家的碳關稅提議更意味著氣候談判可能在未來引發(fā)較為嚴重的國際貿易爭端。
中國既是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同時又是重要的制造業(yè)出口大國,按照目前的經濟發(fā)展格局,如果歐美國家在2020年前后實施碳關稅政策,可能對中國制造業(yè)的國際競爭力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為此,需要就其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審慎評估,以便尋求有效的應對策略。
高能耗、高排放格局面臨挑戰(zhàn)
綜合分析目前歐美國家擬議或即將實施的碳關稅征收方案,我們認為如果發(fā)達國家在2020年前后實施碳關稅,其碳關稅征收水平很可能會在30—60美元/噸碳左右。中國將是歐美碳關稅政策的主要針對對象。不容樂觀的是,從此次哥本哈根會議歐美各國的表現(xiàn)來看,碳關稅的政策提議今后也可能像人民幣匯率和反傾銷訴訟問題一樣,引發(fā)其他一些國家的跟風行為。
中國面臨的難題在于,中國的工業(yè)發(fā)展具有顯著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投資、高出口特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yè)總產值年均增長11.2%,工業(yè)資本存量年均增長9.2%,工業(yè)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分別增長6%和6.3%;工業(yè)GDP約占全國GDP總量的40.1%,但是工業(yè)能耗卻占全國總能耗的67.9%,工業(yè)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國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83.1%。研究表明,中國2004年大約23%的碳排放是由凈出口所致。由于碳關稅提議可能針對出口占比較高的眾多制造業(yè)行業(yè),而不是像反傾銷稅那樣針對個別特定產品,因此其影響可能要比特保或反傾銷更為嚴重。
分行業(yè)的估計結果表明,通信電子設備、電氣機械器材、紡織業(yè)、服裝皮革羽絨制品加工業(yè)以及化學工業(yè)等出口占比相對較高的幾個行業(yè),每萬元產出的隱含碳排放量分別處在2.5—5.5噸碳的水平。以每噸碳30—60美元的碳關稅率測算,相當于每出口萬元產值將加征6%—14%甚至12%—28%的關稅。值得注意的是,每噸碳60美元的碳關稅稅率已經接近甚至超過部分出口產品遭遇的反傾銷稅。例如,歐盟2006年8月對中國產皮鞋提出的反傾銷稅率為16.5%,2009年6月對中國產鋁合金輪轂提出的反傾銷稅率最高為33%;美國2009年6月對中國產輪胎提出特保案的3年特別關稅方案中第1年至第3年額外征收的關稅分別為55%、45%和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