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tǒng)計局日前發(fā)布8月份中國制造業(yè)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2%,較7月回落3個點,創(chuàng)5個月以來最低。而50%通常被認為是一個臨界點,低于50%,意味著制造業(yè)經濟正在收縮。實際上從今年4月以來, PMI逐月呈現下降趨勢,那么中國制造業(yè)目前到底面臨著怎樣的壓力?
義烏水鉆加工廠艱難支撐[注冊伯利茲公司]
義烏福田飾品專業(yè)街,是義烏市的三大飾品批發(fā)市場之一。這個市場,有三四百家批發(fā)門店專事批發(fā)水鉆等飾品。上午十點,商鋪紛紛開門營業(yè),然而,街上的客商卻稀稀落落。
飾品加工廠廠長趙向黨來送打磨好的水鉆成品。紫曼水晶店的經理吳永青對樣品很滿意,但是嫌價格太貴。3000多包水鉆,最終以2萬多元成交,趙向黨直喊虧。
臨近中午,紫曼水晶來了位印度客商,是老客戶了,但雙方針對價格還是爭了半天。來自印度的瑞祥,在印度經營著一家飾品公司,每年都來義烏進貨,飾品進口額近300萬元。
瑞祥告訴記者,這兩個月感覺生意越來越難。他們在印度國內的水鉆等飾品滯銷,價格也賣不上去。今年從中國進口水鉆的量減少了25%,在價格上,印度市場也和中國市場一樣價格下降了20%。
[注冊法國公司]對于今年的飾品生意,吳永青也覺得十分難做。外國客商欠款外逃的案件多次發(fā)生。去年16家商戶被印度客商騙走貨物高達一千余萬元,其中吳永青家損失就達210萬。
在金華市緊鄰義烏的蒲江縣巖頭鎮(zhèn)的金宅村,孟洪云的水鉆加工廠正在運轉。孟洪云前年投資30萬,辦了這個占地百十個平方的小加工廠,每年利潤可達十萬元。但是今年一下子跌入谷底。
孟洪云表示,像他這樣的家庭作坊式的工廠,村里有十幾家,都是這幾年迅速建起來的。村民們本以為,靠著義烏這個大市場就能賺錢,但是沒想到生意這么難做。今年,村里有4家飾品加工廠已經停產了。
訂單銳減,出口企業(yè)日子不好過
根據義烏商會的消息,受外需不振的影響,預計今年義烏小商品出口同比將下降15%左右,部分企業(yè)已經開始減員,甚至關門。吳永青舉例,現在市場上水鉆的價格跟前年相比,價格已經下降了一倍還多。
在義烏飾品專業(yè)市場,經營者們普遍認為,產能過剩導致今天的惡性競爭。外貿訂單的銳減而凸顯的產能過,F象,并不只是飾品這個行業(yè)。義烏市圣誕用品行業(yè)協會秘書長陳金林介紹,自圣誕用品協會成立的2009年8月,義烏市的圣誕用品企業(yè)只有幾十家,發(fā)展到2012年則已有750家。今年的出口形勢不好,許多行業(yè)的中小企業(yè)日子都不好過。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指出,很多產業(yè)在過去幾年低水平重復建設,導致產品賣不出去,企業(yè)負擔又太沉重,產品賣不出去,上下游的三角債鏈條越來越長,預收的賬款相互拖欠,越來越多。
小型企業(yè)在出口寒流中煎熬,那么大型企業(yè)的日子又怎么樣?義烏市的浙江巨龍箱包有限公司是當地箱包業(yè)的龍頭企業(yè),同樣未能幸免。巨龍箱包有限公司生產經理陶年,對年初的訂單銳減仍記憶猶新。陶年告訴記者, 1~5月份的時候,訂單量跟往年相比降低20%左右。
向松祚分析,出口企業(yè)目前面臨外需不振和生產成本的雙重壓力,但是在他看來,今年的世界經濟形勢,呈“L”形,這意味著接下來,眾多出口企業(yè)仍將面臨一段時間外需不振的嚴峻考驗。
轉型突圍,義烏中小企業(yè)闖出一條路
面對這樣低迷的市場環(huán)境,義烏的小商品生產商也在想辦法,希望度過難關。
在眾多企業(yè)為訂單發(fā)愁的時候,巨龍箱包的日子卻從下半年開始好了起來,訂單如雪花般飛來。下半年訂單量開始回升,到現在,[注冊意大利公司]他們有點忙不過來,在巨龍箱包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在為趕出口西班牙的訂單而忙碌著。
義烏市有400多家箱包企業(yè),每年出口貨柜達800多個。巨龍箱包有限公司總經理邵寶玲也是義烏市箱包協會的會長,她認為企業(yè)面臨資金緊張,和外貿訂單下降的雙重壓力。巨龍箱包在去年年末出現訂單下滑苗頭時,他們就開始想辦法找訂單。從去年下半年10月份開始,他們就在電子商務這一塊平臺投入非常大,當時投資20多萬,針對主要的歐美市場,建立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等七國語言的官方網站。邵寶玲把這個七國語言作支持的網站平臺比做“魚塘”,她有很多的魚塘可以釣魚。
邵寶玲這次投入了20萬元,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下半年,流失的歐美訂單開始回流,并逆勢增長30%。去年,公司開始請專業(yè)的團隊打造自己的企業(yè)品牌,她的想法遭到了家人和員工的反對。但她堅持推出了自己的品牌,為了配合銷售,邵寶玲打造了20多人的專業(yè)設計團隊,并且派員工赴海外參觀學習國外的設計理念,并改變過去過分依賴海外市場的銷售格局。
浙江義烏揚航工藝品公司,把整個工廠都搬遷到了衢州市,而銷售中心、產品展示區(qū)以及創(chuàng)意設計團隊搬到了義烏創(chuàng)新園區(qū)。為了趕上年末國內圣誕市場的銷售,電子商務銷售團隊正在忙著招兵買馬,他們準備打造10到15人之間電子商務團隊,重點開拓國內市場。去年年末,他們在德國的法蘭克福開了家銷售公司。利潤高了是一個方面,還能源源不斷地吸引那里的訂單,并且更能把握當地人的消費潮流。公司負責人樓魯輝對明年春天的歐洲訂單充滿了期待。
記者手記
不要學溫水中的青蛙
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商戶們所面臨的困境其實正是當下中國外貿企業(yè)的生存縮影。他們拿慣了訂單,經過了十幾年甚至二三十年的對外貿易,變成了制造能力強大,但是創(chuàng)造能力低下的加工企業(yè)。
在二三十年前,這樣的企業(yè)對于基礎薄弱的中國經濟來說起到了發(fā)展經濟、積累財富的作用,但這樣就讓中國制造業(yè)不知不覺做了溫水青蛙,當危機真正到來的時候才突然發(fā)現,已經無力對抗世界經濟新的規(guī)則。我們看到其中一些企業(yè)開始自創(chuàng)品牌,自找出路,這個過程勢必痛苦,甚至有可能失敗,搭上自己在過去若干年所積累的財富。但是,躺在溫水里一定會無力地死去,而奮力一搏則可能天地一新。
對于出口企業(yè)如何突圍,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趙晉平認為,包括義烏在內的國內出口企業(yè),應該盡快由代工到樹立自己的品牌,走國際合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