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外貿穩(wěn)增長措施,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向記者表示,下半年中國對歐洲、日本市場的出口可能會出現(xiàn)回升。
在中國外貿方面,梅新育可謂是“樂觀派”。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fā)生之后不久,他曾公開表示,不應對出口下滑過度悲觀。而直到今年2月,他仍強調對1月份外貿數(shù)據不應只看表面,而應同時看到積極趨勢。
談到今年下半年的外貿形勢時,[美國公司注冊]梅新育認為應該區(qū)分不同的市場、分別來觀察。而政府在制定政策時也應該考慮到這一點。
“我們看到前4個月對美國、東盟的出口都在增長,對歐盟、日本在下降,對東盟以外的新興市場出口下降!泵沸掠f,“但我判斷,今年剩下的時間對歐洲的出口將有所回升,因為歐洲主要經濟體的經濟都已經有所恢復,并且歐盟的量化寬松措施,也會對歐洲經濟企穩(wěn)復蘇有正面作用!
在他看來,歐洲主要經濟體經濟的復蘇,遲早會反映在對亞洲制造尤其是中國商品的需求上!爱吘箽W洲勞動力市場的體質改進不是太明顯,需求的增長不會體現(xiàn)在歐洲自己的制造業(yè)上。但需求回升仍需要一定時間!
而在日本部分,梅新育分析,對日本出口下降,是去年日本實行的稅制改革所引發(fā)的連鎖反應所致,但一段時間后影響還是會消除。
2014年4月1日,日本政府時隔17年后,將消費稅由5%直接提到到8%。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今年5月8日的報道,消費稅增加到8%的舉措實施后,日本人的消費心理趨向于節(jié)儉,總體支出不斷減少。
日本經濟新聞稱,日本總務省公布的數(shù)據顯示,2014年度日本的恩格爾系數(shù)平均達到24.3%,升至自1993年度2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由于消費稅增稅,日本家庭壓縮總體開支,再加上日元貶值等帶來的食品漲價,均導致了恩格爾系數(shù)的升高。
梅新育告訴記者,相比于歐美以及日本市場,目前最需要擔憂的是東盟以外的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因為這些市場面臨的是結構性的危機。
“新興市場整體來說正陷入持久的危機之中,對進口商品的需求會下降。尤其是拉美以及非洲。這些國家以往是通過出口初級產品獲得的收入轉移支付,讓國內大量人口脫貧。但目前的初級產品熊市讓這些國家政府的財政陷入危機。”他解釋說,“實際上,從2013年開始,拉美地區(qū)的貧困人口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開始回升了。這種趨勢今年很可能會加速,這對中國出口是很大的沖擊!
在政府可以采取的外貿穩(wěn)增長措施方面,[美國注冊公司]梅新育認為,除了常規(guī)措施之外,“一帶一路”可能將是突破點!拔覀兛梢酝ㄟ^幫助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宏觀經濟增長,來穩(wěn)定我們的需求!彼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