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整理的數據顯示,逾四分之一在美國上市的交易所交易基金與交易所交易票據吸收的資產規(guī)模不夠大,因而缺乏經濟存活能力。
由于可交易指數追蹤基金市場的飛速發(fā)展帶來了慘烈的競爭,基金發(fā)起機構更加難以彌補經營成本,有些基金被迫清盤。
隨著基金數量的增多,[巴拿馬注冊公司]資產在大量產品之間攤得更薄,迫使基金發(fā)起機構為了競爭需要而進一步降低管理費。
幾周前,指數提供商Russell和零售經紀商Scottrade承認了自己的失敗,它們清盤了多支被動ETF基金,盡管過去兩年曾為進入該市場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其他基金發(fā)起機構的高管也在私下里承認,他們?yōu)榱藬U大市場份額,目前都在承受虧損。
今年迄今總共有71支產品宣布清盤,這已比先前2008年創(chuàng)下的58支ETF和ETN產品清盤的紀錄高出約五分之一。
“我們預計將會看到更多產品清盤,這是因為成本是許多公司最優(yōu)先考慮的因素,而市場上有大量的基金尚未達到盈虧平衡點,”咨詢公司麥肯錫負責追蹤ETF和ETN行業(yè)的奧格登•哈蒙德表示,“隨著行業(yè)日趨成熟,這構成了產品‘自然優(yōu)勝劣汰’的一種表現!
自2008年以來,跟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等指數回報率的ETF和ETN在美國的資產規(guī)模已增長一倍以上,達到1.2萬億美元。ETF和ETN依靠低管理費和可隨時贖回的特點吸引了散戶和機構投資者。
然而,英國《金融時報》進行的研究發(fā)現,在所有在美國上市的、存續(xù)時間超過半年的交易所交易產品之中,約27%不具有經濟生存能力。追蹤行業(yè)數據的Invest with an Edge表示,相比2010年底的14.5%,這個比例已有所升高。
調查中的377支投資產品,不是過去兩個月資產規(guī)模未超過2500萬美元,就是并未實現每日交易股票規(guī)模始終超過10萬美元。這些基金給基金發(fā)起機構帶來的年均營收額僅為3.5萬美元。
銀行等金融行業(yè)的公司已大舉投資快速增長的ETF行業(yè)。
在2010年開始涉足ETF之后,[注冊香港公司程序]Russell雇用了40名員工和營銷顧問。該公司的25支被動基金僅吸引到了3.1億美元資金。鑒于管理費的平均水平為客戶資產規(guī)模的0.5%,這意味著Russel每年營收額僅為150萬美元。
還有16家基金發(fā)起機構的交易所交易產品的資產規(guī)模也不到3.1億美元,不過在高盛和富達等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其ETF虧損可以靠其他營收來源彌補